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以,发酵酒酒液的酒精浓度一般不会 超过20%。如葡萄酒、啤酒、黄酒。
蒸馏就是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的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将易挥发的酒精 (乙醇)蒸馏出来。蒸馏出来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较高,酒汽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 约为65%〜70% (v/v)的蒸馏酒了。
我国古代蒸馏酒名称有哪些?
我国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称谓主要有:“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存有争议。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指真正的蒸馏酒);
阿剌吉酒(元代《饮膳正要》);
南香烧酒(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原注为“阿里乞”);
乳赖机(元代《轧赖机酒赋》);
法酒(明初《草木子》,原书又称为《哈剌基》);
汗酒,气酒(清代《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引元代人李宗表诗);
火酒(明代《本草纲目》);
酒露(清代《滇海虞衡志》);
高粱酒、高粱滴烧(清代《随园食单》),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这往往是蒸傭酒的统称;
白酒和老白干(这是现代才启用的名称);
糟烧或糟烧酒,是黄酒过滤后的酒糟经再次发酵,并经蒸馏得到的蒸馏酒。
有的书将糟烧酒称为“酒汗”。
据考证:阿剌吉、轧赖机、阿里乞、哈剌基等名称都是来自“Arrack”的译音。关于“Arrack”这个词,有人认为在语源上它是“汗”的同义词,本来是指“树汁”,后来发展成植物的液汁自然发酵成的酒,这个字即可指未经蒸馏的树汁及其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又可用来指经蒸馏而成的酒。
“Arrack”这个词在世界各国古代都通行过,写法上稍有不同,如德语“Mmck”或“Rack”、荷兰语“Amk”或“Rak”、牙语“Araca”。通过对一些国外酒史资料的研究来看,古代用“Arrack”等名称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馏酒。
对于蒸馏器的称呼则更多,有蒸锅、烧锅、酒甑等。
而对于蒸馏这一过程的描述,古人及现代人所用的词汇也有不少,如“蒸酒”、“烧酒”、“吊酒”、“拷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