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历经上千年发展,有过鼎盛时期,举国爱酒,有过低迷时期,进入过调整阶段,但在行业里总有一群人,无论身处逆境顺境,总在传递时代驱动力,传承榜样的力量。在无情的变革时代,他们充分发掘转型下的商业机遇,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进步、产品的颠覆,驱动产业,重构行业,盘活企业,他们就如中国酒业的驱动力,中国白酒也在他们的努力下,持续前进向上。
为记录他们的努力,弘扬他们的精神,大家酒评开启《酒业大家谈》专栏,来讲述那些中国酒业驱动力的传奇故事。第一期,将为大家介绍的酒业大家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
王德良,1972年生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食品发酵行业唯一的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酿造化学家协会(ASBC),美国酿造大师协会(MBAA)会员,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Journal of Brewing institute两个国际酿酒期刊的审稿专家,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露酒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啤酒(黄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轻工机械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和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前身为始建于1955年的第一轻工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食品行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王德良作为其中的核心力量,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在多个国际酿酒期刊担任审稿专家。多年来,他深耕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酿酒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并且建立和建全围绕构建酿酒领域的产业链技术研发体系,在业内备受尊敬。
在当前的白酒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增强,各个企业都就自己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表达,该如何表达中国白酒品质的“好”和“美”,是白酒从业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一款产品的历史底蕴、宣传广告、价格和外包装表现如何,都抵不上口感舒适重要,饮后体验才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加上“健康饮酒”和“科学饮酒”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一款白酒品质好坏的定义,越来越侧重于喝的健康,喝的舒服。
在白酒口感舒适度研究方面,王德良造诣颇深,在品鉴方面,发酵院建立了“感官神经生理学”酒类饮用品质评价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做消费者测试,即美味评价测试。通过研究消费者饮酒时的表情,实时在线体现出来,评价产品特色。王德良也认为,饮酒的舒适感是酒类产品饮用品质的核心问题,“饮用舒适度”即饮用时对酒体色、香、味、格的综合感受。
在他看来,目前白酒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市场的需求对白酒产品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饮用舒适度”已逐渐成为衡量白酒产品关键品质点。比起其他品类,酱香型白酒口感舒适绵甜细腻,成分众多,具有一定的优势,且饮后的生理反应,不上头、醒酒快,不会影响次日的正常生活工作,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即是不上头。
作为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之一,赤水产区的酱香型白酒产业十分发达。在酱酒的工艺中,有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的工序,酿造酱酒的气候越是湿热,酿出的酱酒越是醇香。赤水河的地形封闭,又湿又热,为酿造美酒提供了天然温床。与此同时,温度和湿度,甚至是明暗度,都是影响白酒贮存的重要因素,在天然的溶洞中,常年保持恒温恒湿无风的环境,光线、音响等外界干扰因素极少,从而使得酒体的氧化、酯化的过程非常稳定,十分利于美酒的老熟。
上个月月底,由中国酒业协会、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指导,贵州省遵义赤水洞洞藏酒业有限公司主办,海纳机构承办的“赤水名片 · 洞藏酱香——赤水洞藏酒专家品评会”在贵州省赤水市成功举行,赤水洞藏酒产品亮相。
品评会上,专家组现场对赤水洞藏酒产品进行了专业品评,其中,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对这款酒进行了高度评价,表示这款酒曲香十分突出,空杯留香时间相对较长,典型性十分明显。
对于赤水酿造区,王德良表示,现在生态酿造是整个中国白酒的大旋律,各地名优酒厂所在的地方都是生态酿造最适合的环境,针对赤水产区来说,第一它属于赤水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是夏季炎热高温,赤水河和茅台的主产区一样,夏天高温高湿,且日常风速都在每秒1.6—1.8米之间,风速很低,适合于微生态的生长环境,海拔也是具备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所以综合从温度、湿度和海拔以及区域的特殊环境来看,赤水拥有非常好的酿酒微生态,适合微生物长期栖息,发挥白酒酿造微生物的优势,赤水是一个适合生态酿造的典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