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业进入调整期,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酒类包材企业也同样面临订单减少、营收下滑等问题。但酒业家也注意到,来自裕同科技、柏星龙等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今年以来,酒类包装业务出现好转迹象,营收与利润均实现“由负转正”。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冷暖之下,说明酒类包装行业的分化、集中趋势正愈发显著,头部包装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和资源。
长期服务茅台、五粮液、习酒等多个头部酒企的铭丰包装,是中国包装百强企业,更长期走在酒类包装行业发展的前列。近日,酒业家与四川铭丰包装有限公司(铭丰股份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周婷玉进行深入对话,探析包材行业最新的市场变化与铭丰包装的应对之策。
“我们刚刚开完半年的业绩总结会,相比去年而言,今年酒类业务实现稳步发展。”周婷玉告诉酒业家,目前,经济大环境一般,社会需求偏弱,公司在谋求增长的同时,更把稳健发展放在首位。
酒业家获悉,凭借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铭丰包装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赋能型”包材企业。业务触角遍布奢侈品、3C产品、快销品、香烟、酒类等多个领域,其中酒类包装业务占据了较大的规模,除了服务了国内众多龙头酒企,也是铭丰包装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整个制造业都进入了寒冬,包装行业在制造业的前沿,肯定不能置身事外。也因此,我们今年整体业绩目标相对保守,力求稳健增长”周婷玉坦言,“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依旧要求增长其实并不容易,但我们的信心还是充足的。”
在周婷玉看来,越是寒冬期,越要坚定价值导向。“即使是同样面临着行业需求减少的问题,我们还是坚持筛选客户,更倾向于与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她进一步提到,“对目标市场不一致,一味的想寻求低价格、低价值的客户,我们不会合作。为了一时的订单,而去做没有价值感的产品,实际上也是对我们自身品牌的透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寒冬考验着企业的耐心和定力,在部分中小包材企业选择转行甚至退出的时候,铭丰包装仍保持着战略恒心。
“‘过冬’一定要聚焦主业,确保在需求涌现的第一时间能抓住机会。”周婷玉告诉酒业家,铭丰包装坚持深耕高端、快销品等包装类型策略不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烟包、酒包等领域,将企业优势在更多行业领域释放。
同时,坚持海外国内市场并重,双引擎驱动的市场策略不变。“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地位同等重要,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发展基础,海外市场是主要利润来源。”
周婷玉坦言,在行业分化与集中趋势加剧的当下,铭丰包装在酒类包装得到不俗的发展,离不开铭丰包装在其他领域、内外市场的“开花”。
“通过在奢侈品、快销等行业的深耕,我们将这些行业的材料和工艺,带到了酒行业,把海外市场重服务、重体验的优势移植到国内市场。”周婷玉表示,“许多酒业的客户选择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有异业优势,能够提供不同的工艺选择和差异化的服务,给产品实现同业无法带来的赋能作用。”
从最初的单一来料加工,发展为一家拥有创新包装和专利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铭丰包装成为“赋能型”包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创新。”周婷玉告诉酒业家,通过创新拥抱变化、拥抱市场,铭丰包装长期致力于为消费者和市场提供更高品质、更加精益的生产服务体验。
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具有绝对行业优势的木盒等领域上,继续优化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契机,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及落地。”据周婷玉介绍,铭丰包装未来还将继续在多材料应用、多工艺集成等行业优势上加快创新步伐,扎根固本。
对于目前包材行业内兴起的,围绕环保做创新的做法,周婷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不应将环保类的创新局限在材料的可降解之上。”并表示,“环保材料可降解,可是制作环保材料的过程,本身又是否环保呢?事实上,有些环保材料的生产会耗费更多的水、电资源,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创新。”
基于此,铭丰包装在研发环保材料时,充分考虑到材料生产本身的环保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价值统一”。“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设计,让包装拥有了多次使用、二次利用的场景,我们认为这才是兑现环保理念的真正奥义。”
“在这个多变且不断变化的时代,创新基本上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共识,故步自封,把自己锁死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终究是很难抵御市场的竞争。”周婷玉认为,“创新一定要有坚持长期主义思维,要长效的研发和不懈的坚持,要把创新这件事放到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里去,拒绝短效、蜻蜓点水式的创新,使其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